您好,欢迎访问合肥启航家教网!请【登录】 【免费注册】 【找回密码】 付款方式 加盟

肥西县:创新特色办学 优质教育之花绽放


来源:启航家教网 日期:2023/01/08

  一种文化,就是一段历史的沉淀;一方水土,就是一个地方文化的随影;一门课程,就是一所学校进步的痕迹。近年来,肥西县三河镇中心学校以“乡土文化传承的校本特色课程建设”为主项目,以“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”为主抓手,以“办百姓身边的好学校”为主目标,本着“立德树人、童心筑梦”的办学理念,全面推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,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。


  厚植文化为学生“筑底”


  “庄稼之人不得闲,面朝黄土背朝天,但愿五谷收成好,家家户户庆丰年……”放学之后,三河镇中心学校响起了清丽的黄梅戏唱腔,婉转悠扬、戏韵浓郁。刚刚在“童心向党·少年宫才艺展示”大赛中揽获大奖,学校戏曲社团的孩子们转身又投入到新的训练中,看他们,从装扮到唱腔、身段等都有模有样,透着几丝“专业范儿”。


  2500多年的三河古镇,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,建筑、美食、戏曲等,都具备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,是江淮文化的一张亮眼名片。该如何将地域特色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,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扎根课堂、浸润童心?三河镇中心学校以“鹊渚文化”为核心,开发了“看鹊渚、说渚鹊、写渚鹊、传承渚鹊”的系列校本课程,打造“互融共促”的课程新生态。


  作为“庐剧之乡”,三河镇有庐剧故事,也有庐剧剧目,不但有庐剧观众,更有庐剧演员。学校积极挖掘古镇戏曲文化资源,在合肥市较早地将戏曲融入日常教学中,“我们安排了专门的老师,通过‘走班教学’的方式,普及戏曲知识、开展欣赏课程。”三河镇中心学校校长刘清介绍,同时,学校还将戏曲专家请进校园,开设戏曲知识讲座。当地人熟悉的戏曲“大咖”吴占菁、李新民等,都曾和孩子们“面对面”说戏曲。


  依托乡村少年宫,三河镇中心学校还成立了戏曲社团,每周定期开设社团课程。同时,学校还编写了《庐剧》《黄梅戏》等校本教材,并将戏曲教学纳入日常教研活动中,开展交流研讨、戏曲教学优质课评比、戏曲展演等活动。多样的戏曲教学,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戏曲所表达的真、善、美,领略到了戏曲深厚的文化底蕴。如今,不仅学校成为“合肥市戏曲体验基地”“肥西县戏曲传承基地”,不少校园“小戏骨”也声名远播。


  不止于戏曲,三河镇中心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,依托各种社团,还开设了导游、美食、非遗手工等地方特色课程。“这些课程有一个共同点,以自主实践为主要途径,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加强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识,让他们在不断浸染中逐渐成长为一个了解家乡,具有乡土知识、乡土情怀并具备建设美好家乡能力的现代三河少年。”刘清表示。


  科技教育为校园添“靓”


  别开生面的“云讲座”开始啦,国家天文台的专家以“寻觅外星人”为主题,介绍了射电望远镜、中国“天眼”等知识,将学生带入天文学的浩瀚世界中——在三河镇中心学校,像这样有趣又有料的科普活动早已常态化举行,“无人机知识宣传”“科普大篷车”“科普百家讲堂”……主题鲜明、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,带领孩子们探索科技的奥秘。


  生动丰富的科普活动,源于学校对科技教育的重视与推进。


  科技教育是什么?怎么做科技教育?十几年前,三河镇中心学校在还没有完全摸清这些问题的答案时,误打误撞地开启了科技教育之路,“我们就想让孩子们动动手、动动脑”。最早从航模社团起步,彼时,合肥市的科技教育也刚萌芽,肥西县还没有学校涉足于此,一切只能靠自己。在老师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,学校捧回了一个个科创大奖。


  老师们发现,参加科创活动的孩子们思维愈发敏捷,喜钻研、爱探索、善思考。而这些,正是三河镇中心学校极为看重的,“是学生走向未来的重要素养”。于是,学校正式将科技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的统一规划,坚持分类指导、分层推进,逐步形成了常规教学与专项活动相结合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、面对面教育与环境熏陶相结合的科技教育路径。


  “我们将科技教育纳入课程建设,同时列入社团课程和少年宫课程中,与其它课程互成网络并成为制度,力求让每个孩子‘触摸’科技。”刘清介绍,特别是机器人、航模等科技类社团,已然成为学生遨游科学殿堂的乐园,让他们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、个人潜能得到自由发展,催生“大智慧”。如今,航模、机器人社团已经成为学校的“金招牌”,屡获大奖。


  与此同时,三河镇中心学校还广泛开展科技知识宣传展览活动,利用橱窗开展科普图片展览,每学期开展一次科普知识讲座、一次防震科普演练,每月各班开展一次科普主题班会,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大赛、科幻画、电脑制作等多彩活动。深挖社会资源,学校还定期带学生去市科技馆、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参观,校、社携手“点燃”孩子的科技创造力。


  值得一提的是,学校还结合三河的地域特色,启动了社会科技类研究。孩子们走遍三河,以“守住历史根脉,厚植文化底蕴”为名,对古镇人文资源价值进行调查、分析,形成报告,获得肥西县首届科技创新县长奖。随后,孩子们又对三河景区古巷进行调研并形成结果,获得市科技创新二等奖。今年,在安大教授的指导下,孩子们又踏上了三河湿地的调研之路。


  特色德育为成长“赋能”


  三河镇中心学校有门特殊的德育课程——留守儿童德育,无需赘言便能明了,这是专为校园里那群特殊的孩子“量身定制”的,学校还为此编写了校本教材。为何要这样做?刘清说,无非是出于“三关”,关注、关心、关爱。


  “中小学阶段是培育健康心理的关键阶段,可家庭教育的缺位、亲情陪伴的缺失,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、焦虑感、失落感等负面情绪,有些孩子甚至出现了迟到早退、厌学逃学、情绪失控等问题。”长期在乡村学校工作,刘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有着更深的感悟,在他看来,加强、改善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。


  结合多年来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积累的经验,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及思想品德形成特点,三河镇中心学校通过自行研讨,采取改编、拓编、自编的方式开发了《留守儿童德育》校本教材。“教材从规则礼仪、榜样引领、感恩自强等角度,引导学生讲文明、懂礼貌、会交往、懂感恩,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。”刘清介绍。


  为了确保校本教材内容有效落实,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德育校本授课时间,由班主任担任主讲教师,同时,建立了交流、督导、监控、激励制度,促进教师实施德育校本课程。在教育过程中,学校强调循序渐进地确立养成目标,针对各训练点分层有系统地进行,逐步提高学生修养、完善学生人格,为孩子们的可持续发展服务。


  留守儿童德育课程开展一年多,刘清欣慰地发现,不少孩子已经发生了明显改变,“不仅养成了良好的卫生、学习、生活等行为习惯,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,而且变得爱说爱笑、更有自信了。”今年,学校结合这一年的教学实践对教材进行优化,内容更丰富、更具贴近性、更有指导性,“我们希望每个留守儿童都能绽放开心的笑容,迷茫的心透出自信。”


  在关注留守儿童的同时,学校也注重全体学生的德育教育。开学典礼、升旗仪式、主题班队会等,都是孩子们“习惯养成教育”的主阵地,从行为规范开始培养知书达理的好少年。少先队的“节庆”主题实践活动丰富多彩,三月学雷锋、四月祭英烈、五月母亲节感恩等,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,为人生打下幸福底色。


编辑者:合肥家教合肥家教网)